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7:50:51   浏览:80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泰政发〔2010〕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市政府同意《泰安市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泰安市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需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山东省档案条例》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管理国家所有档案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第三条 《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是档案人员上岗的凭证,是档案工作人员评选先进、申报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之一。
  第四条 《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由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实行分级管理。
  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直各部门、各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颁发和管理。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各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颁发和管理。
  第五条 档案工作人员申请《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颁发。
  第六条 申请《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热爱档案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三)具有相应的档案专业基本知识,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独立从事档案管理的基本能力;
  (四)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 档案工作人员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后,应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参加档案专业继续教育,接受档案及相关专业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充实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
  第八条 取得《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档案工作人员应依法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一)做好本职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二)有权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向本单位领导提出改进档案工作的建议,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实反映本单位档案工作情况;
  (四)有权对本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行为提出整改建议,并报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第九条 档案工作人员取得《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后,应于每年年底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个人年度业务工作总结,作为评审持证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评选优秀档案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吊销《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并建议所在单位追究本人责任或调离档案专业岗位:
  (一)弄虚作假,获取资格证书的;
  (二)工作严重失职,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三)违反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履行档案岗位职责的。
  第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一)在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试或在发证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二)擅自安排未经培训的人员从事档案工作而造成档案损失的;
  (三)伪造涂改《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 
  第十二条 档案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内部调整到其他岗位工作时,应当办理工作交接,所在单位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说明情况。
  第十三条 档案工作人员调出原工作单位时,可带走所取得的《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但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证书中和本人业务档案里注明调出时间。在市辖区内,调出人员仍从事档案专业工作的,由调出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向调入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证明和业务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经调入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可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施行。
  《泰安市档案工作人员管理试行办法》(泰政发〔1990〕85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2004年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已于2004年7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29日起施行。

二○○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近来,有的法院反映,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不明确。经研究,批复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五条和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精神,终审的判决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此复。



  记者在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教育厅服务窗口采访时获悉,安徽省教育厅学历验证部门平均一年面向社会查验约1.3万份证书,在社会送验的证书中,平均每年假证数量就有千余件,比例高达查验总数的一成。(8月3日新华网)

  如此多的假证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但岂止是安徽省,全国哪个地方不是“假证”泛滥呢?假证就像一只“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假证之魔伸出千足万爪,给社会诚信、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遗憾的是,这颗危害社会的毒瘤却一直不能从根子上得到拔除,在各地一轮又一轮的打击之后甚至越演越烈。惊奇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假证得以长留至今?假证何以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呢?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假的东西,一般是制造者受益,使用者倒霉。比如假钱、假药、假生活用品、假食品等。但证件好像是个例外,制造者和使用者都能受益,而倒霉的却是毫不相干的其他人,甚至是整个社会。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是制造者和使用者两个对手,因此,要想彻底整治假证,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制假者,另一方面必须规范证件的持有和使用者,让假证使用者不能轻易得逞,甚至要付出必要的代价。

但是,在刑法中,只是规定了对制售假证者的制裁措施,却没有规定对持有、使用假证的制裁惩罚措施。而且,在我国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也只是处以拘留和罚款。这无异于“蒲鞭罚罪”,对持假使用证者根本没有什么震慑力。

其实,假证件的最大受益者是使用者。如果只惩罚制售者,不惩罚使用者,显然是本末倒置,也有失法律公平。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刑法增设“使用假证罪”,才是法律公平原则的体现和遏制假证泛滥的良方。也就是说,只有像惩治制售者那样惩治使用者,才有可能通过清除假证的需求市场,让制售假证的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这是法律公平原则的体现和遏制假证泛滥的良方。

(作者单位:华夏时报社)